媒體報道
- 分類:關于我們
- 發布時間:2021-08-27 13:13:10
- 訪問量:0
*隨著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推廣,團體供餐行業逐漸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早在2003年前后,《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中國食品報》、《晶報》、《深圳晚報》、《鵬程》以及新浪、搜狐等媒體都對我司進行了多角度的報道。
*2003年12月,我司獲邀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由中國烹飪協會快餐委員會主辦的“全國團體供餐送餐贏利模式論壇”,并作了以“創建贏利模式,促進規模發展”為主題的演講。
*信息時報2004年07月27日 昨日,記者從“廣東省第六屆少兒藝術花會暨CIOFF第三屆亞洲兒童民間藝術節”大會組委會了解到,為了保證來自亞洲各地3000多中外兒童的吃住安全和藝術節的順利進行,深圳市鹽田區投入重兵保證孩子們的安全萬無一失,每天有500多名武警戰士為孩子們“護航”。負責所有兒童飲食的深圳市都樂門餐飲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飲食方面他們制定了嚴格的措施,并特意抽調了50多名有經驗的工作人員,保證每日的早、中、晚、夜宵的菜式絕對不同。而來自境外的小朋友,也針對他們各自不同的口味做些設計。
深圳外國語學校高中部和深圳大學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學校,是此次3000多名小朋友居住的地方。邊防武警七支隊二大隊和深圳經濟特區檢查站輪訓隊500多名武警戰士,每天在校園各住地、比賽主、分會場嚴格檢查出入的人員和車輛。
廣州日報記者何濤實習生陳天喜通訊員陳雨欣攝影報道
有了飲食安全的保證,小朋友們吃得特別開心。
*新華網深圳9月26日電(楊志敏 廣東頻道記者 李南玲)從1999年開始,一個新生的行業――公共餐飲管理業開始在深圳嶄露頭角,5年時間里迅速成長為價值3億元的大市暢把食堂交給餐飲公司,深圳此舉不僅突破了“企業辦社會”的傳統模式,適應了現代企業專業化和后勤部門社會化的國際慣例, 而且參照深圳400多萬暫住人口所形成的大量“食堂人口”的現實,這個行業蛋糕必將持續擴大。
在深圳,企業自辦食堂漸趨沒落,究其原因,一是成本過高,二是眾口難調,三是采購漏洞難堵。正因為如此,從1999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員工的伙食交給專門的餐飲公司來打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已有都樂門、祥勝玉、航空港、漁農居等100多家公共餐飲公司。
最早成功開創這個行業的都樂門餐飲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旗介紹說,都樂門前身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膳食部”,1998年底,華為公司在向國際化管理發展的過程中,決定將膳食部分離,成立單獨的公司,都樂門應運而生。如今,都樂門不僅將華為2萬多名員工的伙食調理得眾口皆贊,還在深圳本地將眾多企業的餐飲管理業務納入囊中,并且在香港、上海等地成立了3家分公司,初步形成了以深圳為基地,逐步擴張至國內主要城市的員工餐飲服務網絡。
不僅僅是都樂門,深圳其他同業公司的實踐也證明,公共餐管行業的興起,既為從業公司提供了利潤,更為相關企業解除了負擔。公共餐管公司由于實現了社會化規模經營,成本比企業自辦食堂大為降低,專業餐管也使餐飲質量有了充分保證,企業和公共餐管公司達到了一種雙贏的效果。
據悉,深圳目前公共餐飲管理行業的門檻并不高,100多家從業公司中不少資本只有10多萬元。都樂門總經理周建旗介紹說,公共餐管公司進入并把握市場需要一個過程,都樂門現在定位于300人以上的客戶,客戶少的不做,因為小客戶的配送過程不容易保溫。而剛剛起步的公共餐飲管理公司,應當根據客戶的就餐人數來控制自己的規模,不宜盲目擴張。“口味的調節和價格的控制則是公共餐管企業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責編/崔凌云)
*人民網>>華南新聞>>第二版 綜合新聞 如今就餐像逛超市一樣,所有的菜肴都排列開來,任由挑選,最后到出口處結賬。品種增加了3倍,達到了每餐五六十個,以前只在酒樓里出現的煲仔系列、竹筒系列、瓦罐系列、燒臘系列也進了食堂。”———這是深圳首家專門從事公共餐飲管理經營的“都樂門”公司設計的,“為了確保飯菜的口味常吃常新”推出的新型服務方式。據悉,“都樂門”已擁有12個分支機構、30多個供餐服務點,初步形成了以深圳南山為基地,輻射全市并逐漸擴張至國內主要大城市的員工餐飲服務網絡。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